很高興昨天的人工皮講解獲得了廣大回響與分享,今天讓朱育瑩我繼續抱怨一下⋯⋯
呃...不是,是衛教一下🤪
事情是這樣子的...
朱醫師門診中!
病人:「醫師,請問我傷口縫幾針?」
朱醫師:「我沒有算!」
病人:「可是我診斷書要寫!」
朱醫師:「傷口沒有在算縫幾針,只有算幾公分。」
病人:「可是我的保險員叫我寫縫幾針。」滿臉愁容。
朱醫師:「那你的保險員一定不專業...」
以上非常典型的案例, 10次門診裡面, 10次都會聽到一模一樣的對話。到底是誰教病人說要算縫幾針的啊?!🙄🙄🙄就讓我來告訴大家為什麼寫縫幾針不合理。
因為,一個傷口該縫幾針,不是教科書規定,不是健保局規定,是醫師自己判斷決定的!
你說,這不是廢話嗎?是你醫師在縫,當然是你醫師決定啊!我就是要從縫幾針來知道我傷口的嚴重度嘛!
這位觀眾朋友,又錯了!
傷口嚴重度無法從針數多少判斷!😏
為什麼?
這要從傷口的分類說起...
外科傷口分成四類:
(1)清淨傷口(Clean):指沒有感染的手術傷口,沒有發炎而且不是位於呼吸道、消化道、生殖道、泌尿道等。
(2)清淨污染傷口(Clean-Contaminated):指在控制情形下進入呼吸 道、消化道、生殖道、泌尿道的傷口,而且無不尋常之污染。 特定手術。
(3)污染傷口(Contaminated):指開放性、且為新產生的意外。
4)骯髒或感染傷口(Dirty or Infected):包括舊的創傷傷口有殘餘壞 死的組織以及現有的感染或穿孔的臟器。
(以上中文翻譯摘錄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文件!)
通常外傷造成的撕裂性傷口,至少是第三類以上起跳,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污染,而感染風險較大的傷口。傷口感染風險越大,醫師縫合時,越無法臨行密密縫,必須留一些空間讓組織液或髒東西排出!
順著這個道理,舉例同樣兩公分的傷口,朱醫師可以在第一類乾淨傷口上縫個20針(例如雙眼皮);卻在第三類傷口上ㄧ針也不縫(例如狗咬爛)
請問哪個比較嚴重🤨😏🙄
這樣大家看明白了吧!
所以睿智的大家,千萬不要再去跟醫師盧說要寫傷口縫幾針了!真正有臨床意義的是傷口的長度及深度,絕對不是看朱醫師幫你縫了8針還是9針!
縫10針還是縫0針,是對傷口感染風險的判斷;縫8針還是9針,是看朱醫師的心情啊🤪